高二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

点击数:583 | 发布时间:2024-12-24 | 来源:www.grq6.com

    高中二年级是承上启下的一年,是成绩分化的分界线,成绩总是形成两极分化:行则扶摇直上,不可以则每况愈下。在这一年里学生需要完成学习技巧的转变。为了叫你更高效学习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《高二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》期望你喜欢!

    第I卷(选择题共60分)

    1、选择题(共60小题,每小题1分,共60分,所给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)

    1.英国学者李约瑟在《中国科技史》中指出:“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,(它)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。”对这句话中的“理性”的理解最贴切的是

    A.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B.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*民权

    C.儒家看重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.儒家思想一直排斥佛教道教思想

    2.《汉书艺文志》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:“盖出于史官,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,然后知秉要执本,清虚以自守,卑弱以自持,此人君南面之术也。”它所评价的是

    A.墨家B.道家C.儒家D.法家

    3.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打造的。他觉得:生活而有各种*,性好利,因此人性恶;所以要改造人性,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,人皆可以为尧舜;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。这说明当时

    A.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

    B.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

    C.儒法并用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

    D.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

    4.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说:“治水者茨(茨,指积土填满)防决塞,虽在夷貊(mò,古时候称东北方的少数民族),相似如一。学之于水,不学之于禹也。”他的这一论述事实上是

    A.汇总了战国的水利收获B.倡导实行仁政,反对任人唯亲

    C.揭示了民族融合的事实D.倡导依时治世,反对因循保守

    5.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,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,在权力之上还有“天”在临鉴。宣传君主政令失误、不尊道德、不可以仁义,“天”就会以灾异示警,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愈加无限的“天”。这带来的直接成效是

    A.君主*规范空前加大B.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进步

    C.制约了君主的*权力D.形成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观

    6.“明明是流氓地痞、靠*放火、打家劫舍发迹的人,只须一登皇位,就自然而然戴上如此神圣的光环(即‘奉天承运’、‘继天立极’)”。下列为“戴神圣光环”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

    A.孔子B.董仲舒C.王阳明D.李贽

    7.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,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,起名字“知行”。43岁时,他在《生活教育》上发表《行知行》一文,觉得“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”,并改名为陶行知。据此判断,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

    A.程颐B.王阳明C.陆九渊D.朱熹

    8.南朝吴均在《齐春秋》中记载:“有病邪者,以问欢(人名)。欢曰‘君家有书乎?’曰‘惟有《孝经》三篇。’欢曰:‘可取置患者枕边,恭敬之,当自瘥(治愈)。’如其言,果愈。后问其故,欢曰:‘善禳祸,正胜邪,故尔。’”这则故事反映了

    A.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.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

    C.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.儒学影响中医治疗办法

    9.此等论调,由今日观之,固甚普通甚肤浅,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,真很大胆之创论也,故顾炎武见之而叹,谓“三代之治可复”。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,则将它书节抄,印数万本,秘密散布,于晚清思想之骤变,极有力焉。上述材料表明

    A.朱熹倡导恢复三代规范B.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倡导民权共和

    C.王阳*想主观激进D.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

    10.顾炎武决心做到:“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、当世之务者,所有不为”。这样来看他

    A.强调实地调查B.反对君主*C.维护儒家正统D.倡导经世致用

    11.对图1解析正确的是

    图1中国、西方古时候科技成就比较

    A.中国古时候科技一直于西方B.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势头出现逆转

    C.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峰D.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进步停滞

    12.史学家陈寅恪觉得:“华夏民族之文化,历数千年之演进,造极于赵宋之世。”宋代文化高度兴盛,在科技范围的表现有

    A.创造造纸术B.创造司南

    C.创造*D.创造活字印刷术

    13.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:“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则逝矣。与可之教予这样。若予者,岂独得其意,并得其法。”这样来看该作品

    A.讲究布局构图

    B.色彩强烈,富有个性

    C.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了印象派的文化特点

    D.反映了传统文人画重视诗意的特征

    14.《说文解字序》载:“秦书有八体,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,……八曰隶书”。《汉书艺文志》亦载:“是时始建隶书矣,起于官狱多事,苟趋省易,施之于徒隶也。”以上材料反映了

    A.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.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进步而来

    C.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便捷而创D.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

    15.鲁迅在《门外文谈》中指出“在社会里,仓颉也不止一个,有些在刀柄上刻一点图,有些在门户上画一些画,心心相印,口口相传,文字就多起来,史官一采集,便可敷衍记事了。中国文字的起源,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”。这里鲁迅告诉大家

    A.汉字是史官或巫创造的B.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

    C.汉字是仓颉创造的D.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

    16.王维的《画》,“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,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”此诗的创作风格是

    A.浪漫主义B.爱国主义C.现代主义D.现实主义

    17.宋人洪迈在《容斋随笔》中曾感叹说:“唐人诗歌,其于先世及当时事,直辞咏寄,略无避隐。”即便那些“非外间所应知”的宫闱秘闻,诗人“反复极言”,“上之人亦不以为罪”,“今之诗人”则绝不敢这样。这段论述说明了

    A.唐朝诗人沉迷描写宫廷秘史B.唐朝诗歌空前兴盛

    C.开明的文化政策有益于文化的进步D.诗人受人尊重是什么原因

    18.“自秦变法而败亡,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。自商鞅、王安石变法而伏诛,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。以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,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,令败亡灭绝而不悔。”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

    A.反对变革B.倡导改革C.期望进步D.需要守法

    19.郑观应曾作出了如此的论述,“西人立国,……育才于学堂,论政于议院……此其体也。……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,无论竭蹶趋步,常不相及”。其论述

    A.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程度

    B.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进用途

    C.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

    D.反映了常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

    20.1902年梁启超在《新民说》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:“国家如一公司,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……朝廷由正式成立者,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,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。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,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,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。”这段话

    A.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B.抨击了*革命言论

    C.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D.提出了救亡图存需要

    21.上海某县在1912年举行第xx届小*合国文竞进会,其中高小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四年级的题目分别是《说谋生之大要》、《个人自治说》、《说社会教育之必要》《论目前小学生对于中华*之责任》,全县有70%的学生参加。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中,不正确的是

    A.沿海区域观念更新较快B.学校教育趋向近代化

    C.*观念渐渐深入人心D.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

    22.清末,出现了很多反映现实的灯谜,如“论伍子胥之为人”,谜底为“议员”;“颈上污尘”,谜底为“领土”;“独行三年丧”,谜底为“*”;“成汤鸣条之役”,谜底为“商战”等。对此剖析有误的是

    A.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.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

    C.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D.体现了追求*的思想

    23.在近代,有人觉得“社会主义理想甚高,学派亦甚复杂。惟是说之兴,中国似可缓于欧洲。因产业未兴,兼并未风靡也。”但后来又提出“物质文明不高,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。”致使这种认识变化的重要原因是

    A.首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.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

    C.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.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

    24.1924年,孙中山说:“以前奋斗不充分是什么原因,是因为没方法,从此将来有了方法,就要诸君担负责任,拿这个方法,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期望。”“这个方法”是

    A.武装夺取政权B.联合地方实力派

    C.打造责任内阁D.实行新三*义

    25.孙中山觉得:“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,则惟有师其意而已。”这种思想体目前他的什么倡导中

    A.民生主义B.民权主义C.民族主义D.三大政策

    26.发表于1940年1月,讲解中国革命理论和方案,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进步阶段、性质、领导权等问题。“在今天的中国,这种新的……国家形式,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。它是抗日的,反对帝国主义的;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,统一战线的。”上述材料源自百度词条,它是毛泽东的哪一部著作

    A.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剖析》B.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

    C.《新*主义论》D.《论人民*专政》

    27.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:“共产党的大部分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,但有的人逃进了华南山。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,毛泽东这个时候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,拟定出新的革命方案。”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“新的革命方案”是指

    A.武装反抗的方案B.开辟敌后抗日依据地的方案

    C.打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案D.井冈山道路

    28.毛泽东:“为人民服务”;邓小平:“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,我的所有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”;江*:“坚持立党为公,执政为民,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,需要达成好、维护好、进步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。”材料体现的一同本质思想是

    A.提升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B.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

    C.中*人集体智慧的结晶D.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

    29.中共xx大报告中指出,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,就是包含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要紧思想与科学进步观等重大策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。这个体系继承和进步了毛泽东思想。那样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要紧思想三者一同的本质特点是

    A.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B.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

    C.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D.中共人集体智慧的结晶

    30.下列说法体现了“双百”方针内涵的是

    A.“要革命派,不要流派”B.“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”

    C.“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”D.“不打棍子、不戴帽子、不抓辫子”

    31.从1952年秋开始,国内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,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、北京钢铁工业学院、成都工学院,昆明工学院等学院,院校数目从201所降低到181所。这表明,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

    A.彻底改变原有些不合理地区布局B.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

    C.达成教育为工农服务D.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

    32.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:“大家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,从何着手呢?我想,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”,“不抓科学、教育,四个现代化就没期望,就成为一句空话”。在此基础上,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

    A.“载人航天工程”B.“双百”方针

    C.“科教兴国”策略D.“三个面向”方针

    33.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科技进步状况(科技成就)曲线图,对此解析正确的是

    A.“一五”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进步

    B.“两弹一星”成就是在②时期获得的

    C.“*”使④时期内没获得任何科技收获

    D.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获得的重大成就

    34.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一般的时期,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,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,50年代中期,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,依据当时的国际形势,为了守卫国家安全、维护世界和平,*远瞩,果断地拟定的决策是

    A.科教兴国B.863计划

    C.载人航天工程D.两弹一星

    35.国内古时候嫦娥奔月的故事、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、西游记孙奥创的腾云驾雾图,都表达了古时候大家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。国内达成飞天梦想,中国人可以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

    A.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的发射成功B.第一颗*试爆成功

    C.“神舟5号”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D.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

    36.某位古希腊哲学家初次让哲学“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、善与恶所必需”的知识,这位哲学家是

    A.普罗塔戈拉B.苏格拉底

    C.伏尔泰D.卢梭

    37.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《尊重生命》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“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;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;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。”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遭到尊重即敬畏生命、尊重生命。下列看法与此相符的是

    A.“人是会说话的工具”B.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

    C.“人是万物的尺度”D.“信奉圣经,捐躯上帝”

    38.马丁路德如此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“福音体验”:“我夜以继日地思索‘上帝公义’的问题,直到我看出它与‘义人必因信得生’的关系。不久我便了解‘上帝的公义’真的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大家因信称义。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,乐园的门大开,让我进入。圣经的所有话语有了新意义。”马丁路德“福音体验”的重大意义在于

    A.动摇了上帝在大家心中的地位

    B.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

    C.使大家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

    D.使宗教神权、*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

    39.1438年,发表于德意志区域的《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》中说:“服从已死亡,正义遭践踏,正当秩序荡然无存。……上帝垂示为善,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。”导致此情形的重要原因是

    A.智者运动倡导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.文静复兴主张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

    C.宗教改革倡导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.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*

    40.赫乔韦尔斯觉得“他们反对教皇不是由于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,而是由于他不是如此的领袖:由于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,而他却是一个富有些世俗君主。”最能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

    A.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.反君主的*革命

    C.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.反封建的政治斗争

    41.卢梭说:“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,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个代理的个体和他的财产。在这一集体中,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块,但依旧自由如初,只听从我们的意志。”这表明他倡导

    A.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.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

    C.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D.打造*共和政体

    42.“这类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非常大,他们相信不只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,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……□□被用来检验所有事物——所有些人、所有些规范、所有些传统。”引文中的“这类哲人”和空格部分(□□)分别是指

    A.人文主义者、人性B.启蒙思想家、理性

    C.启蒙思想家、科学D.人文主义者、理性

    43.“这一启蒙运动除去自由而外并无需任何别的东西,而且还确乎是所有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,那就是在所有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。”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

    A.孟德斯鸠B.伏尔泰C.卢梭D.康德

    44.康德如此概念启蒙:“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。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其他人引导就不可以运用我们的理智。假如不成熟是什么原因不是在于缺少理智,而在于不经其他人的引导就缺少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,那样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。”这说明康德觉得启蒙运动就是

    A.人身的自由B.主权在民C.思想的自由D.社会契约

    45.针对“地圆学说”,清朝士医生杨光先说:“若四大部州,万国之山河大地,是一个大圆球……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……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……有识者以理推之,不觉喷饭满案矣!夫人顶天立地,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……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。”之所以有如此言论,是由于他不了解

    A.经典力学理论B.相对论C.生物进化论D.量子论

    46.晚年的牛顿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,写下了很多的《圣经》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,觉得“上帝统治万物,大家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、崇拜他。”这说明

    A.牛顿毕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B.牛顿晚年否定了自己所进步的科学

    C.牛顿受年代的限制也有其局限性D.牛顿真实地目的是用科学战胜神学

    47.斯塔夫里阿诺斯在《全球通史》中曾引用过一句名言“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,能有所获者应该维持所获”。与此看法类似的是

    A.相对论B.量子理论C.进化论D.电磁学理论

    48.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,“在浅色的桦树林里,浅色类型的蛾一般是深色类型的蛾的6倍;相反,一般为浅色类型的蛾的16倍”。由此,他得出的结论是

    A.生物现存的物种具备一同的原始起源B.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类型内部的角逐

    C.生物的进化历程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进步D.不同物种的变异是“自然选择”的结果

    49.《人体结构》是创立近代解剖学的尼德兰外科大夫维萨留斯于1543年写成的著作,书中附有很多插图,对于研究人骨、脉、脑及内脏等贡献非常大,为后来西班牙大夫塞尔维特进行血液循环研究打下了基础。天主教会觉得他的研究成就“大逆不道”,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宣判他死刑。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

    A.维萨留斯的研究有益于人类自我认识B.封建教会*了生物学研究的进步

    C.《人体结构》使神创世说遭到致命打击D.科学进步有力地打击了宗教神学观

    50.欧洲人在评价一项创造时说:“它武装了人类,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,完善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置所有难点。它为机械动力在将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或有助于报偿后代的劳动。”这项创造是

    A.蒸汽机B.发电机C.电动机D.计算机

    51.2008年十月,一条“橘子有虫子”的信息曾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,短期内给橘子行业带来重创。这说明

    A.垃圾信息在网上泛滥B.借助互联网进行犯罪的现象紧急

    C.信息年代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D.互联网使社会动荡不安

    52.“神马都是浮云”“hold住”“伤不起”等互联网热词作为一种显眼的文化存在,常见时尚于虚拟世界和现实日常,真实地折射出大家的社会心理,同时影响着大家的思维和表达方法。这表明

    A.大家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B.大家在实践中创造和进步文化

    C.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愈加大D.大众文化对社会进步产生消极影响

    53.19世纪上半叶,法国经过*的洗礼后,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,人权思想深入人心,尊重个性、强调自我、重视个人情感成为新的年代风尚。进而产生的是强调主观情感、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。下列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

    A.这一时期的要紧代表是雪莱、德拉克洛瓦、塞尚

    B.偏重向外,朝对象感性世界开掘

    C.偏重内心,向自我心理探求,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

    D.偏重客观、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

    54.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:“……是明确地冷静地察看人间的事件,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倡导。……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,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,再将这类事件整理起来,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。”这种文学流派是

    A.浪漫主义B.现实主义C.现代主义D.印象画派

    55.“近看乱七八糟,远看栩栩如生,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可以也。”看起来一塌糊涂、随性的每个色点,都是经过科学的、精密的计算,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。这种表现技法当属

    A.古典派B.荒诞派C.印象派D.现代派

    56.学校举办一次文静活动,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,讲题包含:歌德的诗歌创作、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、雨果的小说艺术等,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,由钢琴家表演一场“舒伯特之夜”。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,应当定为

    A.启蒙运动的学术B.印象派的文化风格

    C.浪漫主义的文静D.后现代主义的艺术

    57.《格列弗游记》描述了外科大夫格列弗到小人国、大人国、飞岛、巫人国的游历,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,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*和罪恶,被觉得是“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”。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青睐,主如果由于它

    A.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B.体现了冒险精神

    C.适应了殖民扩张需要D.彰显了启蒙思想

    58.该派音乐是客观的,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,在创作办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,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,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,在朦胧躁动的音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氛围和情调。”该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

    A.海顿B.莫扎特C.贝多芬D.德彪西

    59.某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喜欢揣摩一些历史人物的心理特点而替他们画“自画像”。一位学生选择了诺顿一世。1859年,因为对联邦和加州政府的政治结构极度不满,诺顿宣布自封为“美利坚合众国皇帝”,开始了其2024年的“统治”。这位学生应该模仿

    A.安格尔B.德拉克洛瓦C.列宾D.毕加索

    60.马塞尔普鲁斯特的《追忆逝水年华》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一样的长篇小说。整部作品没中心人物,没完整的故事,没波澜起伏,贯穿一直的情节线索。下列作品与《追忆逝水年华》风格一致的是

    A.《西风颂》B.《等待戈多》C.《人间喜剧》D.《10日谈》

    第Ⅱ卷(非选择题共40分)

    2、本卷共2小题,其中第61题20分,第62题20分,共40分。

    61.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方法具备鲜明的年代特点。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。

    材料一“你们不可以只追求荣誉和享乐,要了解,常识才是美德。……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的人身和财产,而第一要改变你们的心灵。”……“天分良的、精力最旺盛的、最可能有所收获的人,假如经过教育而掌握了他们应当如何做人的话,就能成为良最有用的人。”

    ——苏格拉底

    材料二

    材料三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倡导

    人物思想倡导

    伏尔泰抨击教会和*,主张君主立宪;倡导天分人权,法律面前每人平等

   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;觉得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

    卢梭倡导“社会契约论”和“人*权说”,倡导打造*共和国

    (1)据材料一,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,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。(4分)

    (2)依据材料二图中美术作品的特点,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。(4分)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方法的相似之处(2分),剖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一同主观原因。(2分)

    (3)据材料三,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倡导的相同点,他们的思想倡导体现了什么样的年代时尚?(8分)

    62.(20分)阅读下列材料:

    材料一在文静复兴与思想启蒙之后,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打造起来。达尔文的年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,正是走出蒙昧,倡导科学的前一阶段,在思想和理性上,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;而年轻人时的远游,则为他积累了很多的实据,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考虑并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。

    ——搜搜百科《达尔文选化论》

    材料二严复《天演论》的特征在于它不是赫胥黎原书的忠实译本,而是有选择、有取舍、有评论、有改造,依据事实,“取便发挥”的“达旨”。这本书所以能起巨大影响,缘由也在这里,它对外国思想的介绍翻译没生搬硬套,而是力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的需要。

    《天演论》用自然科学的很多事实,证明了生物界物竞天择、进化无已的客观规律,以达尔文主义的科学性和说服力,给了当时中国人以发聩振聋的启蒙影响和很难忘怀的深刻印象,立即作了当时正涌现的新型常识分子和革命派的要紧的精神食粮,煽起他们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,走上革命道路。固然这主要因为社会阶级斗争形势所决定,而《天演论》在思想上所起有哪些用途,也不容忽略。

    ——李泽厚《论严复》

    材料三它(达尔文主义)还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对最适者存活和存活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年代倾向相适应。在政治上,这一时期正是俾斯麦“铁血”统一德国的时期。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觉得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。他们觉得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,有力者是得胜者,好战的品质决定哪个将在国际“存活斗争”中获胜。在经济日常,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风靡的时期。舒适的、心认可足的上、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涉。他们论证说,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,由于他们已证明自己较无能的没钱人更“合适”,而且,大公司对小企业的兼并是“存活斗争”的一部分。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,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。有人争辩说,殖民地是强国的兴盛和存活所必需的;还有人争辩说,根据世间的收获判断,诸土著民族软弱、低劣,需要优越的、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。

    ——斯塔夫里阿诺斯《全球通史》

    回答:

    (1)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常识剖析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。(8分)

    (2)据材料二总结概括严复《天演论》的特征。(4分)

    结合材料2、三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影响。(8分)

    参考答案

    1、选择题(共60小题,每题1分,共60分)

    1ABBDCBBADD11BDDDDACBCC21DCBDACDBCD

    31DCADCBCCBD41BBDCACCDCA51CBCBCCDDDB

    2、本卷共2小题,其中第61题20分,第62题20分,共40分。

    61(1)内涵拓展:(从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到)关注人的美德,重视改变人的心灵;看重对人的教育。(2分)

    目的:培养公民的道德价值观,拯救城邦(克服直接*制的弊病)。(2分)

    (2)时期:文静复兴时期。(2分)思想:人文主义。(2分)

    方法:借用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。(2分)

    原因:资本主义经济进步不充分,资产阶级力量弱小。(2分)

    (3)相同点:都反对*;都倡导*与法制;都提出了对将来理想社会的构想。(4分)

    时尚:*主义时尚(*取代*、法治取代人治);科学与理性主义时尚。(4分)

    62.文静复兴、启蒙运动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;达尔文年轻人时的远游实践,则为他积累了很多的实据;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,拓宽了大家的视线;生物学常识的积累和进步,如细胞学说、早期生物进化思想。

    是有选择、有取舍、有评论、有改造性地翻译;力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的需要。

    对中国:给当时中国人以启蒙影响,激起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;

    对西方:政治上,适应了德国统一和民族主义的需要;经济上,适应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需要;外交上,被用来为西方殖民扩展作辩护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(https://www.scxhcf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

  • 国家人事考试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